七十年沧桑巨变 一朝龙腾观盛京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四川 自治县整周年庆祝活动 七十年沧桑巨变 一朝龙腾观盛京

七十年沧桑巨变 一朝龙腾观盛京

2024-07-11 12:17|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龙胜各族群众在街头向八方来客进行民族风情展示。

龙狮展演。

苗族《咻听》舞蹈表演。

瑶族《绣花腰》表演。

精彩的少数民族舞蹈表演。

庆丰收的壮族表演。

无人机表演。

各族同胞齐跳团圆舞。

本报记者刘健 通讯员韦吉阳 谢永爱 吴凯旋

70年沧桑巨变,弹指一挥间。

这一变,龙腾巨岭细浪间,胜景悠然惹人醉。11月19日,漫步在龙胜的大街小巷,节日的氛围只一抬眼便“沸腾”了。飘扬的彩旗、整洁的街道、人人脸上挂着的笑容,构成了一幅绝美的画面。

这一变,非亲临不能感受,非细品不能诉说,非回味不能记住。多年以来,龙胜各族同胞像石榴籽一样团结在一起,在这里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龙胜的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喜人成果。

70年来,在党的民族政策光辉照耀下,在党中央、国务院和自治区党委、政府及桂林市委、市政府的亲切关怀下,龙胜坚定不移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把民族团结视为各族人民的生命线,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民族工作主题,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龙胜以“生态立县、绿色发展”的理念,聚焦脱贫攻坚、全域旅游、有机产业“三大工程”和乡村振兴、工业振兴、文旅振兴“三大振兴”,加快推进中国生态旅游强县建设,全力打造桂林世界级旅游城市生态排头兵,社会事业各方面取得卓越成就,成为党的民族自治政策成功实践的典型范例。近年来,龙胜先后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县”“中国文化旅游大县”“中国生态旅游县”“全国文明县城”“中国品牌节庆示范基地”和全国第四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等国家级荣誉称号。

七十载团结奋斗,开创龙胜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

1951年,国务院批准成立龙胜各族自治县,龙胜成为我国南方第一个成立的少数民族自治县。龙胜各族自治县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北部,桂林市西北部,全县总人口17万,主要有苗、瑶、侗、壮、汉等5个主体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80%以上。全县总面积2538平方公里,山地面积占全县土地面积的87%,是典型的“九山半水半分田”山区县。

新中国成立后,龙胜加大力度建设民族地区的基础设施、发展民族经济、改善人居环境、发展社会事业、巩固基层组织、开展平安建设,特别是开展脱贫攻坚以来,全县59个贫困村、4.52万农村贫困人口实现了高质量脱贫,历史性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各族群众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

70年来,龙胜各族人民始终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守望相助、亲如一家,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推动龙胜各项事业取得全方位进步,开创了龙胜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

2020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0.4亿元,是2011年的1.77倍;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3931元,是2011年的2.73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6万元,是2011年的1.93倍。龙胜坚持“生态立县、绿色崛起”的发展理念,生态经济活力、生态红利在绿水青山间不断释放。全县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99.7%,饮用水、地表水水质达标率100%,森林覆盖率达82.36%,2020年获得全国第四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命名。龙胜全面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城镇化率提高到2020年的35.4%。桂三高速公路顺利通车,龙胜正式融入大桂林“1小时经济圈”。全县10个乡镇全部获得自治区级生态乡镇命名,30个村落入选中国传统村落名录,16个村寨被命名为“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全县各族人民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群众安全感连续多年排名全区前列。未来,龙胜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广西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特别是视察广西时的“4·27”重要讲话精神,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奋力创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抢抓用好新发展机遇,着力加快建设中国生态旅游强县步伐,全力打造桂林世界级旅游城市生态排头兵。

喜庆七十华诞,龙胜各族儿女欢聚一堂

70周年县庆,是龙胜各族自治县各民族群众热切期盼的喜事。

家有喜事,四面歌舞助欢乐,八方兴致冲云霄。在大庆之时,龙胜各族同胞也把各自的民俗风情和日常劳作搬上舞台,既展示了繁荣多样的民族风情,也勾勒出一幅民族团结的和谐画面。

当天,龙胜的半山腰云雾缭绕,山脚下的县庆会场里,演员身着少数民族服饰,或歌,或舞,宛然一片人间仙境。在场的观众频频叫好,为这一场视觉盛宴增添了无穷的韵味,也成为百姓安居乐业最好的“注脚”。

在县庆主会场,一场场精彩的演出轮番上演。

在欢快和激荡人心的音乐和号角声中,大鼓伴随着粗犷的汉族大山号子,喊来了代表着10个乡镇民族同胞的五彩祥龙和小龙宝们,祥龙舞动的壮观场面,气势恢宏,体现出盛世龙胜、祥和龙胜中各族人民欢天喜地庆祝自治县成立70周年的欢庆场景。歌舞表演《龙腾胜地》,让盛世跃然眼前。几条制作精美的龙,穿越在广场中,像极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民族团结进步的崭新愿景得以实现。

龙胜,是一片红色的热土。1934年12月上旬,中央红军长征经过龙胜,历时十天十夜。红军当年在泗水乡白面村的龙舌岩下访贫问苦,慰问瑶民,一句“红军绝对保护瑶民”,字字暖心,刻上岩壁更见真情。去掉耻辱的犬字旁,一个“傜”字,还瑶族的尊严和平等。而一条“继续斗争,再寻光明”的红军标语,是红军对反抗国民党暴政的瑶胞起义的坚决支持,是对中国革命斗争的庄严承诺。

舞蹈《红军岩上见初心》再现了龙舌岩上红军和当地瑶胞的故事,一幕幕历史再现,让人眼角湿润,不禁沉浸舞蹈中无法自拔。直至乐止,仍在神往。

一曲方了,紧接着侗族琵琶响起,又引人回神注目。舞曲《萨玛的薪火》以侗族琵琶、芦笙刺激了在场观众的视听感受,紧接着便是“陌生”的舞蹈,向人们讲述着侗族的“魅力”。

“‘萨’在侗语里是太奶的意思,‘萨玛’是侗族人民心目中至高无上的祖母神,侗家虔诚地尊崇她、膜拜她,就是对生命源头的感恩,对勤劳勇敢、善良慈爱、诚实守信、公平正义、乐于助人等民族美德的传承。”观众席中,有精通侗族文化的嘉宾向记者介绍说,在龙胜的乐江镇宝赠村,每年农历的二月十五日,侗族同胞都要举行盛大的“祭萨节”祭祀太祖活动,传统“祭萨节”是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侗族人民传承“萨”文化和弘扬发展侗文化的象征。

“以太阳的红做底色,绣着民族的自信,红瑶服饰让人爱不释手!”接下来的舞蹈《绣花腰》才登场,便有嘉宾击掌叫好。

龙胜有瑶族的三个支系,分别是红瑶、盘瑶和花瑶。瑶族服饰(特别是红瑶)是龙胜各族自治县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看得出来,《绣花腰》不仅展示了舞蹈的技巧,更展现出瑶族服饰的彩线密绣,花针密勾,云一朵、月一钩,一段春色一段秋。花比花失色,虹见虹害羞,可谓是绣出了龙胜旅游的新亮点。

看罢服饰,又迎丰收。“一年一度又金秋,龙脊铜鼓报丰收。摘下月亮当禾剪,喜讯结成红绣球。”号称“云上人家”的龙脊,每年的金秋时节,当地人会到如诗画般的梯田里唱起山歌、收着禾把。沐浴党和政府惠农政策的阳光雨露,这是龙脊梯田最美的景致,也是龙脊壮家最开心的日子。一支《梯田人家》,将世代居住在云遮雾绕的龙脊梯田上的壮族同胞的丰收景象表现得淋漓尽致。

“苗族服饰大气精美,苗家摆手舞独具特色,苗鼓敲出欢快有力的节奏,苗族少女摆动双手舞出青春的节拍。”舞蹈《咻听》将龙胜苗家一次婚庆演绎成一场甜蜜浪漫的歌会、一场民族盛装优雅艳丽的狂欢。舞台上,银饰叮当的迎亲队伍,就像苗家的霓裳在走秀,走出如诗的流韵,走出温婉隽妙的苗乡风情!

花是团结花,藤是连心藤。路是五彩路,门是幸福门。歌是腾飞歌,人是龙传人。五个民族五朵花,一束盛开的民族团结之花。

值此大庆之时,一曲《腾飞的龙胜》让龙胜各族同胞尽情歌唱,仿佛龙脊山在歌唱,桑江水在歌唱,龙胜在腾飞……演员们欢歌笑语,击鼓舞龙,表达脱贫致富后的幸福感、获得感,也向大家展示出龙胜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全新风貌。

“我们的生活就像这些节目一样,各个民族紧密团结在一起。我相信今后的生活会越来越好,各个民族会继续紧密团结在一起。”龙胜各族自治县居民秦华鲜兴奋地说。

“龙胜是可爱的,我在外工作,离开龙胜很多年了,但在这个特殊的日子,大家还是约定要聚集在一起,为她庆祝生日,也是用实际行动支持龙胜的发展,把最美好的祝福送给龙胜。”市民邓龙告诉记者。

“我今天一大早就守着直播看龙胜的县庆盛况,虽然不能回到家乡,但我的心永远和龙胜在一起。”远在北京上学的小黄通过网络“隔空”喊话道。

诚然,节目的精彩源自于龙胜各族同胞内心的喜悦,也充分展示了苗、瑶、侗、壮、汉各民族独特的文化魅力,充分体现了龙胜民族团结、感恩奋进的时代风貌。

向一座城献礼,展演民族发展的“底气”

出得会场,时间尚早。但龙胜的大街小巷已经挤满了出门欢庆的人,记者一番努力仍挪不动步伐。在龙胜县城,一场别开生面的少数民族风情展演,把整个龙胜的欢乐氛围推向了新高潮。

几经努力,记者赶到县城民族广场时,观众已是里三层外三层。广场上歌舞已开演。来自龙胜各个乡镇的9支队伍轮番上阵,分别表演了壮族舞蹈《“壮”美生活踏歌来》、歌舞《敬茶歌》、瑶族舞蹈《红瑶盛装》、侗族舞蹈《芦笙踩堂》等节目,引得现场掌声不断,欢呼声此起彼伏。

“好久没有这么高兴过了,很难得这次能集中观看我们县里每个少数民族的舞蹈。知道今天是县里大庆,我们家一早就准备好要上街看表演,但是这次表演还是超过我们的预期,太棒了。”龙胜镇居民小秦说。

“我是从瓢里镇坐车出来看县庆表演的,能够经历县里这么隆重的活动,我非常高兴,也感到很自豪。”壮族同胞黄大姐告诉记者。

歌舞助兴只是“开场戏”,随着气氛的逐渐热烈,9支队伍还沿着龙胜大桥、新大桥、览胜楼、白龙桥开展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少数民族风情展演。

打头的龙胜镇,队伍透露着一股纤桑江韵、悠悠万股情的气质。队伍展演了龙胜镇作为民族团结融合的中心,五彩旗袍,五个世居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密团结,散发出五色光彩,铸就千秋民族文化。

龙脊镇队伍展演着扛着犁耙种田地、扁担敲出幸福来的场景。“‘天下一绝’龙脊梯田的乡亲们来了。”随着人群中的一生大吼,来自龙脊镇的乡亲们朝着自己家乡的队伍不住挥手。龙脊镇队伍展演了龙脊人民坚持“生态、健康”的发展理念,步入了美满的生活,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阔步前行的姿态。

人杰地灵风情美,泗水泛波绣芳华。泗水镇是龙胜红瑶聚居的乡镇之一,红瑶服饰是龙胜目前唯一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队伍踏歌而来,以独特的形式,展现本民族辉煌的文化和对未来的期盼!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红色传承就是万水千山!江底乡是珠江源头,是党的民族政策最早实施的地方,江底人民用最大的热情,展现盘瑶同胞的特色,展现新时期的风采!

茶香满山水,苗韵传千秋。马堤乡是龙胜最大的茶叶之乡。队伍展现了千山万水茶香浓,如痴如醉赏芬芳,山绿水画出的盛卷,苗山人民如歌的华章。  一路梨花铺盛景,百里南山耀伟江。伟江乡承载着一个民族的期盼,队伍展现了南山上下,处处绽放着果茶之香的景致。

鱼翔浅底画岁月,壮美生活踏歌来。瓢里镇自古是龙胜小上海,商埠云集,经济繁荣,诞生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同时也聚汇了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展演队伍展现了瓢里人民立志要做好乡村振兴排头兵的美好愿景。

乐江乐土乐悠悠,芦笙奏响幸福曲。乐江镇队伍展示了发挥本地农果资源和民族文化优势,用心打造一个民族团结、文化繁荣、经济发展的美丽乡镇的“初心”。

琵琶弹新韵,鼓楼伴日月。平等镇经过千百年的耕耘,平等人民在这片热土上铸造了优秀的文化。队伍展演了侗乡人民团结一心,共谋发展,用清脆的琵琶、优美的侗歌,谱写侗乡更加美好的前程。

物宝天华胜地,幸福美好家园。三门镇是“世界滑石之都”“中国红玉之乡”。作为龙胜的工业重镇,队伍展演了满腔热情,在振兴的康庄大道上,迈出铿锵的步伐的风采!

“民族大团结能推动龙胜今后的发展。作为龙胜人,我为我们龙胜70年的发展感到骄傲,也祝愿我们龙胜更加辉煌。”现场参观展演的市民张金平兴奋地说。

随着盛大的民族展演队伍不断向前推进,围观群众也紧随其后,加油声、喝彩声、欢呼声不绝于耳。

一番展演,队伍和人群又聚集在了县城民族广场。盛大的队伍和各族人民齐跳团圆舞,现场气氛达到“顶端”。

“能够有幸参加这次展演,用舞蹈向大家讲述我们龙脊的变化,展示我们的文化,我感到非常自豪,也感到很开心。”龙脊镇展演队员赵大姐兴奋地说。

团圆舞后,县庆的氛围并没有消减,龙狮展演、自治县成立70周年书画展、摄影展等系列活动仍在持续。

“龙胜50周年、60周年、70周年县庆我都没有缺席,今天看到这样的盛况,我特别激动。我们龙胜有这样一支团结的队伍,不仅向龙胜这座伟大的‘城’献礼,也让我们老百姓对国家更热爱,对今后的发展更有底气和信心。”现场,年近古稀的龙胜居民杨老告诉记者。

来源:桂林日报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